第三百五十八章 门阀世家是怎么形成的-《诸朝陪我刷短视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政策为此后南朝各朝所继承并完善,这也是南朝的士族子弟大部分都是文官的一个原因。士族出身的官员在统治阶层中的占比也是一路下降。

    刘宋初期这个占比是

    70%左右,但是到了陈朝的时候就只剩下

    50%多了。

    这其中虽然也有南朝梁末年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的沉重打击,但这个政策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

    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,这也是被很多人所误解的:在这一时期被称为“寒门”的阶层,也就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,在统治集团里并没有取代士族的地位。

    士族、寒门这两个阶层中,士族一直都占据着优势地位,最低也是在

    50%以上。

    士族的优势并没有消失,它只是没有东晋时期那么明显了而已。

    别看南朝的皇帝们忙着削弱士族,士族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可不是说没就能没的。所以就算在南朝,皇帝还是得跟士族合作才能坐稳江山。

    再说和南朝对立的北朝。作为北朝开创者的北魏,在建国初期,士族出身的官员占了整个官员的

    13左右。

    然而,当公元

    431年和

    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,开国皇帝拓跋焘开始大规模地让中原的士族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。

    加上北魏的胡族部落也纷纷效仿汉人,逐渐发展成了各种规模不一的家族,活跃在统治阶层之中。因此这个比例很快就飙升至

    60%多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北魏的孝文帝开始推行汉化改革之后,这个比例更是直接往上走,甚至达到了

    80%。这一比例与南朝士族在东晋时期所达到过的最高峰非常接近。

    到了北魏后期,朝廷越来越乱,大权落在了鲜卑族酋长尔朱荣手里。他在河阴之变中把王公贵族和百官公卿杀了

    2000多人,整个朝廷都快被杀光了。

    北朝的士族受到了重创。没过多久,北魏就分别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,然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。

    在这种东西对峙的大环境下,两边打仗打得不亦乐乎。这就给了那些出身贫寒或者普通老百姓靠军功翻身的机会。

    于是东魏和北齐的士族在领导层中的比例纷纷下降,而西北和北周的比例则是稍高一些。

    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周的权臣宇文泰,他通过建立府兵制度和组建关陇政治集团,成功地提高了自己的地位。

    当北方的胡人王族和汉族士族被吸收进新建立的政权后,南北朝的家族命运基本上是相似的。虽然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辉煌的时候了,但在各个不同的政权里依然有着绝对的话语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