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八章 元朝第一侠客-《诸朝陪我刷短视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然而,朱温深知唐朝的官僚集团和世家大族的潜在威胁,因此决定展开彻底的清除行动。白马驿之祸由此爆发。天佑二年(905年),朱温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,指使亲信以唐帝的名义召集朝廷重臣到白马驿。

    结果,这些重臣刚到白马驿,朱温便露出了狰狞面目,随即下令将召来的大臣全部杀死,并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之中。根据史书记载,此次事件中遇害的重臣多达30余人,其中包括宰相裴枢、崔远,吏部尚书卢文纪,工部尚书王溥,兵部侍郎王赞等人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唐朝官僚集团和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,对唐朝的统治有着重要影响。而且,朱温为了以绝后患,还对这些官员的家属进行了残酷的迫害。

    白马驿之祸是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,为朱温篡唐铺平了道路。两年之后,朱温废黜唐哀帝,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梁,唐朝正式灭亡。

    此次事件无疑加深了朱温臭名昭着的形象。只要人们谈论白马驿之祸,首先想到的便是朱温。然而,这场屠杀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位更狠的人物,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策划者,此人名叫李振。

    李振是唐朝潞州节度使李克恭的侄子,他的家族四代效力大唐为臣,已有百余年。后来,他因智谋和才干得到朱温的赏识,从此成为朱温的心腹。

    当时,宰相柳璨一直想要扳倒裴枢、崔远等人,李振便趁机以“占卜”之名,声称这些官员的存在会引来灾厄,只有除掉他们才能堵塞灾疫之源。

    他还说朝廷之事多有不顺,是因为这些“轻浮浅薄之人”扰乱法纪。朱温这才下定决心进行屠杀,包括将官员的尸体投入黄河,也是李振提出的残忍建议。

    其实,李振极力怂恿朱温清除那些忠于唐朝的士大夫阶层,多数是为了个人泄愤。他曾经怀揣着报效国家的理想,积极投身于科举考试,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。

    然而,唐朝末年的科举制度已经腐败不堪,金钱与权力成为了决定考试结果的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李振虽然才华横溢,却屡试不第,这也使得他对唐朝的官僚体系产生了深刻的怨恨。后来,他选择参军,多次立功被提拔为台州刺史。但还没上任就遭遇了台州叛乱,李振从此彻底对唐朝的官员和制度产生了厌恶和反感。

   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李振投靠了朱温,并逐渐成为朱温的心腹。从此,他开始报复朝廷官员。

    他作为朱温的全权代表,经常对朝中大臣颐指气使,对服从恭敬之人可以随意提拔,对反对之人则要遭遇撤职罢黜,完全是一副主人的架势。

    史书记载,他每次去往洛阳时都要整治一些官员,因此被朝臣称为“鸱枭”,也就是常说的猫头鹰。

    李振极力怂恿朱温发动白马驿之祸,很大原因是为了个人泄愤。当然,这也不乏政治野心。他看到通过清除这些具有影响力的大臣,可以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提升。

    然而,随着朱温建立的后梁逐渐衰落,李振的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。于是在后唐击灭后梁的过程中,他选择投降。但由于其恶劣行径和背叛唐朝的行为,李振并未得到后唐的宽恕,最终与其家人被后唐庄宗处死。

    ——“朱文当年也是有志少年啊,屠龙少年终成恶龙,和董卓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【元朝侠客之首,一锤子送走权倾朝野的奸恶大臣,只是结局惨不忍睹。#历史#小知识#历史人物】

    这是一场密谋多时的惊天刺杀。忽必烈及其倚重的大臣惨死,行刺之人也被剁成了肉酱,然而凶手却被世人称为第一侠客。那么,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位人物为何会闹出如此结局?

    公元1282年3月17日夜晚,元朝京城之内发生了一件血案。多位朝臣被杀手刺杀,而大权在握的阿合马更是被人用铜锤活活砸死。这一事件的主谋竟是一位名叫王的柱千户小官。

    王柱出生于公元1254年,是今青州人。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非常简单,只提到他担任过元朝官吏,品级不高,但为人行侠仗义。
    第(2/3)页